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93年,期间历经计算机科学部(1993-1994)、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94-2007)、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至今)。数理学院始建于1978年5月,期间曾经历了基础课部(1978—2000)、信息科学系(2000—2007)、数理学院(2007—至今)的发展过程。2014年4月,学校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内涵建设,将两学院合署办学。目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下设基础课部、数学系、电子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软件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自动化系、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十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201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中评榜"评为4星专业、被"武书连榜"评为B+专业。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及3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软件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此外,还拥有省级工程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十多个学科平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现有教职工17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40多人。专任教师中硕士生导师45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22人,副高技术职称43人。学生人数1600余名,其中研究生160余名。

学院具有完备先进的教学、实验、研究设施条件和仪器设备。实验场所总面积76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金额2000余万元。拥有千级净化实验室、多功能离子束增强沉积设备、高真空三靶磁控共溅射镀膜系统、制备太阳能电池及性能测试的整套仪器设备、曙光并行机、双目视觉机器人开发平台、脑电采集系统、过程控制对象及HART仪表系统、智能无线传感网系统、超高频示波设备等多功能化的综合实验平台,同时还具有pSpace、cortona3D、PROTEUS、matlab、Comsol Multiphysics等数十种正版化的教学、科研软件。为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注重科研发展,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家科技部项目3项,国家"863"子项目1项,省科技厅及中石化(中石油)项目15项,省教育厅和市政府项目20多项,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安庆石化等国有大企业以及地方企业各类横向项目2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3000万元,获省和中石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600余篇,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学院教风严谨,教学成果突出。近5年来,获全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二等奖各1项;获省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江苏省精品课程3门;教师主编和参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近30部,其中国家精品教材一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省精品教材1部。由我院教师指导或我院学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及实验创新竞赛、江苏省数学竞赛等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及赛区一、二、三等奖20多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3项;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智能车全国二等奖2项;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二等奖1项; 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及实验创新一、二、三等奖20多项;30多人获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奖项。

学院恪守"责任"校训及"敬事立信、务本拓新"院训,践行"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不断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优质人才并提供智力支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_ 常州大学 _ 微微校
http://xjj.165183.cn/UserFiles/20141218162445476.jpg
花溪大学城是贵州“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党武镇,是贵州最大的大学城,以本科层次学校为主,目前有6所大学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