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4月的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2000年常州工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学校开设本科办学。2003年10月在土木建筑工程系基础上组建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设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工程管理系、土建中心实验室等教学机构,分别负责相应的专业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设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教务、行政和学生管理机构。学院开办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和建筑设计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测绘中心等研究和社会服务机构,对内向师生提供产学研合作服务、对外向社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目前开设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三个专业。 学院土建类专业教育始于1983年,当年招收了第一届房屋建筑工程专业(专科)学生。1983年至1999年间,曾先后开设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装饰技术、建筑施工与管理等专科专业和房屋建筑工程与企业管理双专科专业。2000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2002年开设建筑学专业,2011年开设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校品牌专业,是学校首批品牌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确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两年的建设,2012年顺利通过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验收。同年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学专业联合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
截止到2014年6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全日制在校生共860余人,其中土木工程专业455人,建筑学专业290人,工程管理专业118人。生源分布于江苏、四川、天津、安徽、河南、福建、山东等省市。近几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逐年增高,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近五年毕业生签约率平均约98%,就业专业对口率96%以上。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有教授7人,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教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具有专业执业资格或企业经历的教师33人。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人选5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1名。受聘于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设土建实验中心,承担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任务。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00余万元,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土建实验中心设工程测量、土工、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建筑物理、流体力学等实验室。承担了土建类专业课内试验项目,每年还接受学生百余人次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学院建有专业机房,装备有正版CAD、PKPM(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算量及计价、Revit、Ecotect、斯维尔节能软件等专业软件。
常州工学院以常工院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和常工建筑设计研究所等校办企业为依托,与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苏筑森建筑设计公司和常州第一建筑工程有限集团公司共建“江苏省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南通四建集团公司、江南大学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近三年,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5项。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坚持应用型培养定位,走产学研合作之路,致力于专业建设内涵转型建设。初步形成了(1)“融入长三角建设行业,满足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土建人才”的专业建设理念。(2)“由‘工程师’在工程环境中培养应用型土建人才”的培养模式。(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交互联动”的立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4)“把握中心,夯实基础,促进专业、学科协调发展”的系统建设举措的专业特色。“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从2011年开始,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与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已连续三年开展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工作,已招收硕士研究生6人,毕业3人。2013年开始与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开展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已完成第一届20名研究生在常州工学院的开班入学工作。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有常州市建设工程结构与材料性能研究重点实验室。近三年来,学院共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开发与科技合作项目5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到款额2000余万元。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1项,常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篇以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40篇以上,被EI、ISTP和SCI检索收录论文达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