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部

  

  人文社科部成立于1998年6月,下设政治理论教研室、文化艺术教研室、学生社团指导中心、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地方文化研究所。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等方面的教学以及校区人文素质教育的推进工作。人文社科部全体教师团结进取、积极向上、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群体。

  人文社科部党支部由14位党员教师组成。这些党员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文化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有着较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在教学工作中能够认真主动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注意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支部成员能够积极认真地参加支部组织的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在各项工作中真正起到党员应有的表率作用。

  在支部成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的基础上,人文社科部党支部在平时组织政治学习时,不是走过场,而是能学好、学透,真正领会所学材料的精神。在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教育中,人文社科部党支部还与体育党支部结对子,一起学习,每次由一两位人文社科部党支部的老师,在学习、提炼的基础上,作主题发言,引领其他成员正确地理解和领会学习材料,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党支部关心支部成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新的环境,适应新的工作。支部成员之间也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人感受到支部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组织的人文关怀。支部成员也能够顾全大局,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时刻不忘维护集体荣誉。

  人文社科部党支部同样关心教师的业务素质,支部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党员教师占85%,而且许多党员教师还在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支部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党员教师成为了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发挥着先进性作用。党员教师爱岗敬业,注重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

  在党支部的领导之下,全体党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早在2000年,就在常州校区率先实现了所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人文社科部还自行研制开发了部分多媒体课件,如《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成为校区立项课题。由校区人文社科部主持、常州市六所高校协助共同开发研制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多媒体教学网络课件,由常州市教委立项,并在常州市所有高校中推广使用。通过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人文社科部党支部的党员教师,不仅在课堂内教好书,而且还高度重视课外对学生素质的提高,重视育人的工作。党员教师大都承担了重点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不计报酬,不惜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社团活动给予了长期的大量的指导。通过指导社团活动,将“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拓宽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

  人文社科部的党员还能够积极参与校区的文化建设,为增强校园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出谋划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人文社科部教师提炼出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口号,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标志性口号;由人文社科部教师提名的“若水广场”得到一致公认,已成为校区景观的标志,该名来自于老子“上善若水”,将河海大学的性质和办学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受到广大师生及本科评估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人文社科部还对整个校区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提出针对学生和教师乃至整个校区的人文素质教育建设性的构想,在“构建人文河海,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总之,人文社科部党支部的党员教师,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勇挑重担、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大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完成本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推动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为学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文社科部党支部在2004年度,被评为常州校区先进党支部。

.
人文社科部 _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_ 微微校
http://xjj.165183.cn/UserFiles/20141218162445476.jpg
花溪大学城是贵州“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党武镇,是贵州最大的大学城,以本科层次学校为主,目前有6所大学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