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学院

 

明德学院简介

       林城爽爽,环境美美;茶店校园,桃李芬芳。
       校园菁菁,书声琅琅;曙光前头,奋发图强。
       10年办学风风雨雨,10年业绩历历在目。贵州大学明德学院矢志不渝,执着追求,坚持走创新之路、作特色文章、创品牌效益,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正朝着努力打造全国一流、贵州唯一以理工类为主的独立院校跨步前行。
       贵州大学明明德学院创办于2001年6月,是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6800余人、教职工180余人。设有土木工程、信息安全、生物工程、城市规划、财务管理等2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贵州大学明明德学院遵循“‘十一五’保证质量上规模、‘十二五’稳定规模创品牌”发展思路,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式、有特色、居前列”办学定位,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跨越式发展,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践行办学新理念 拓展办学新思路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在科学认识、切实把握、严格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独立学院办学实际出发,始终坚持独立学院“民、独、优”三大原则,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发展的生命线这一主题,继承贵州大学优良办学传统,博采众长,注重吸收省内外著名大学办学经验,充分发挥独立学院教育灵活、高效和母体优质教育资源两大核心优势,积极探索“注重基础、结合工程、培养能力、拓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独立学院。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明确办学定位,坚持“以德治校、学生为本、突出特色”办学理念,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贵大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贵大精神,把传授知识、增强素质、提高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环节,致力于培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科专门技术人才,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教育观、成才观、教学观、学习观。重视师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10年的艰苦创业,“贵阳市精神文明创建单位”、“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单位”、“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贵州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组织”、“贵州大学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等一个个闪亮的荣誉,恰似一串串铿锵的音符,奏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文明建设的华美乐章。
深化教学管理改革 夯实教学质量基础
        建院以来,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始终按照“母体指导、独立自主、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努力探索实践一个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健康生存和长效发展的生命线。”贵州大学明德院长张德恩说,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适合我院的培养模式,形成自有的办学、培养、专业特色,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输送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始终把办学质量视为生命线,进行一系列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试点,实行独立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这种积极的探索也为学生就业选择注入活力。
       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规范课堂教学过程和环节为重点,严格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建立教学质量“全面抓、全程抓、全员抓”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综合质量测评体系,建立院领导、系部负责人、教研室三级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员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制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评教,形成比较完善的决策咨询、信息收集反馈、教学评价诊断等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院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院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学质量特别优秀的教师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优先。
       构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等问题,制定一整套科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成绩、能力、素质、道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取定量为主与定性为辅的综合评价、个人自评与组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深化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原先实行的“大一统”教学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时下的教学管理需要。为此,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教职工考勤办法》、《教职工请假办法》、《岗位责任制》、《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等规章制度,逐渐形成“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 基础”的教学管理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积极构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精心组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术科技、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等活动,使之成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完全照搬母体大学的模式是没有出路的,也是不可行的。”张德恩说,要想把入学分数不高的学生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大学毕业生,唯一的办法就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密切结合社会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计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狠抓内涵建设,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积极构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教育课程体系,建立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结合三本学生的实际,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考试难度、教学体系上下功夫研究、改进,建立适合三本学生、区别于二本学生的培养体系。
       探索与实践中,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实施称之为“宽基础+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所谓“宽基础”表现为:一是安排较多的公共基础课和通识课,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并有较宽的知识面;二是对课程的要求,重点在于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对课程不做高深的要求。学院安排全院各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和政治等公共课。此外,学院还设有体育、艺术、法律、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全院性通识课。
       所谓“精专业”,就是在专业教学上努力缩短学校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培养提高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面向社会需求,并借鉴国内外优秀独立学院的专业培养经验,将专业课分为四类,即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专业实践课,学生可以通过精选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积极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摒弃传统教学中轻实践重课堂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内容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念,按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计,在各专业全面实行“3+1”教学方案,即3年理论教学,1年实践教学。此外还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攻读第二专业或参加技能培训,聘请用人单位指派的专家学者讲课等,让本科教育更加贴近人才市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实践表明,独立学院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走特色办学之路,同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过10年的辛勤耕耘,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同时,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广大学生能够在健康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
        校园活动精彩纷呈——通过开展趣味科技创新、明德讲坛、明德之星评选、迎新晚会、院体育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活动,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抓手,建设高品位的校园人文环境,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催人奋进的人文氛围。
       校园社团百花齐放——成立田径队、篮球队、舞蹈队、合唱队、礼仪队等支文体活动队,配备专职教师进行辅导。学院先后成立了“读书社”、“音乐爱好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社团组织,形成了包括政治理论型、专业学习型、兴趣爱好型、公益服务型为特色的学生社团网络,吸引大批学生参与其中。
       学术讲座启迪智慧——为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院先后邀请和安排了校内外专家、教授等来校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数百场,为师生提供了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活跃学术气氛,增进对外部信息的了解。
       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广泛参加全国和省市的各种大学生竞赛,也是学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在全国、全省和贵州大学举办的一系列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
 创新学生管理制度  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和谐,求真务实,紧紧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针对学生思想活跃、有特长、身体素质好,但专业基础差、学习自觉性弱、自卑心理重,缺乏一定的控制能力等特点,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注重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以学生为本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在学生管理上坚持“全住校、全过程、全方位”的严格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求辅导员、班主任以点点滴滴的管理和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社会、学会自我管理”。学院设立了“院长回音壁”,方便学生与院领导随时沟通。学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院网站上开设了“院长信箱”等沟通渠道,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六抓六提高”育优良学风——针对三本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情况,要求教师实现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转变,精心设计“六抓六提高”教学模式,即“抓学习纪律,提高上课到课率;抓前景教育,提高学习积极性;抓自修复习,提高时间利用率;抓考前动员,提高考试通过率;抓重修考试,提高学习责任感;抓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风气得到根本性扭转。
        资助体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为每位学生办理大病医疗保险,主动与保险公司联系解决贫困学生的医疗费理赔事宜,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有关规定,积极协助银行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帮助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同时通过开设勤工助学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及多途径多渠道帮助大学生就业。
就业为本多措并举 切实做好就业工作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坚持把帮助学生就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针对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就业工作机制,提高就业工作水平。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化“危”为“机”,内引外联,全力投入,倾注全体员工的心血,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毕业生就业率达92.46%。张德恩说,正是由于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坚持每年专题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开拓就业市场,才取得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成绩。
       构建“一二三”学生就业管理体系——一是实行“一把手”工程。二是成立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就业计划的落实和就业基地的建设。三是形成就业教育、推荐、服务三大格局。此外,学院还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努力创建毕业生就业孵化平台,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系列合作项目;积极与单位形成见习、试用合同关系,建立实践教学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使毕业生逐渐适应岗位、掌握技能,顺利就业。对已毕业但还未就业的学生,继续帮他们联系用人单位见习或试用,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或拿到上岗证书,增强就业能力,逐步实现就业。
       创业教育鼓励并帮助学生自主创业——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定期举办创业讲座和培训,聘请知名企业家和学院优秀毕业生讲授创业历程,传授创业经验,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是一种自主的就业方式,通过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及其它后续服务工作,帮助参加创业培训大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创业项目,鼓励更多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带动更多劳动者走自主创业、能力创业,拓展毕业生自谋职业的道路。”张德恩说。
        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化、制度化、人性化——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制定五步方针,即实现一个“确保”(确保毕业年级的安全稳定);完成两个“任务”(毕业与就业);开好三个“班会”(全班大会、学生骨干会议、特殊学生群体座谈会);启动四项“制度”(毕业班级周班会制度、毕业年级学生请假审批制度、信息传达制度、辅导员协作制度);组织好五个“大会”(毕业就业动员大会、就业技能辅导大会、就业观讲座、考研心得交流会和实习心得报告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过去的10年是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初步创立的10年,也是跨越发展的10年。回顾发展历程,张德恩深有感触地说,学院的发展全体员工有艰辛的汗水、努力的付出,更有收获的喜悦,正是学院上下突破各种困扰,为创建工科类知名品牌独立学院孜孜耕耘,才创造办学史上的一个个奇迹。
        如今,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张德恩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不断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为把明德学院打造成为全国性品牌理工类独立学院而努力奋斗。
       10年风雨砥砺,10年成果辉煌。展望未来,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将以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扎实的脚步,在创建一流独立学院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宏伟壮丽的华彩乐章。




 

.
明德学院 _ 贵州大学 _ 微微校
http://xjj.165183.cn/UserFiles/20141218162445476.jpg
花溪大学城是贵州“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党武镇,是贵州最大的大学城,以本科层次学校为主,目前有6所大学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