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始建于1975年,1986年取得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2年中药学被确定为省级首批重点学科,2004年中药生药学实验室被省科技厅确定为贵州省中药生药学重点实验室,同年中药生药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药生药学西部重点学科。 药学院有教学机构9个,科研机构3个,实验室4个,中药标本室1个。
有教学科研人员94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 30人,讲师23人,助教16人;博士学位 6人,硕士学位者49人,省管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及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 4人,贵州省级名师及院级名师4人,省部级及院级学科带头人3人,中青年学术骨干4人,博士生导师 2人,硕士生导师 21人。
中药学硕士点在2006年全省47个硕士点检查评估中获总分第一名。
近年来,该系相继添置了一系列大型、高精密仪器,资产近1500万元。近5年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获得省部级奖12项,发明专利3项。目前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66项,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
该系现有中药学(含中药、营销、分析等方向)、药物制剂、制药工程3个专业,其中,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为新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独立从事中药科研和产品研发的能力,毕业后能独立的从事较高水平的中药学研究、药品生产、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和教学工作。
目前在校本科生 1600余人,研究生 100余人。
药学院专业简介
中药学(含中药、营销、分析等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能从事中药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富有创新意识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中药七情配伍和用药禁忌、用药方法和常用剂量;掌握中药品种鉴定、质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能;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掌握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中...